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科技部門思路及舉措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并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強調“好”和“快”發展都必須建立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基礎上,必需以科技創新為動力。
深入推進科教興市戰略、人才戰略和可繼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年。認真研究制定年我市科技工作的目標、明確科技工作的重點和主要措施,年是科技工作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工作方針,以促進科技效果和產業化為主線,以融入武漢鄉村圈建設科技效果轉化基地為契機,以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重點,著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努力為推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經濟強市、構建和諧提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目標。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高新技術產品入貨值增長25%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家。
建成并投入運行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中介組織達5-8家,基礎平臺建設目標。新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個以上。建立健全的全市科技系統技術信息服務網絡,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180件,完成省級科技效果登記20項。組織好20062007年全市科技獎勵工作。
摸清技術需求,科技效果轉化目標。以重點骨干企業、高新產業、支柱工業和農業產業化為承接主體。協助解決共性關鍵技術難題10個以上,促成校地、校企、區區、企企合作項目50項以上;申報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00項,立項數達到30個以上,爭取項目資金800萬元;繼續抓好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我市高新產業集群發展,爭取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做出品牌。
組織轉化農業重點科技效果10項以上;加強農村信息化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目標。加強農業科技效果轉化。農村信息化站點達到100個;加強農業科技特派員工作,全市抓好100個重點科技特派員的示范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務及舉措
1圍繞五大支柱產業關鍵技術難題。銜接轉化一批科技成果
積極開展科技需求調查,圍繞我市已形成的鹽磷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醫藥、金屬制品、汽車機電等五大支柱產業。尋找出關鍵的帶有共性的技術難題,建立技術需求信息庫。利用已建立的科技信息網絡平臺、生產力促進中心、效果轉化中心等技術服務平臺,加大推介力度,實現企業與武漢高校院所的對接,通過購買專利、委托開發、聯合攻關、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尋求科技合作,解決技術難題,銜接和轉化一批科技成果。
2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培育一批科技特色產業基地
充分利用科技政策,依照我市工業現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藥業、新型資料和環保節能”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發展格局。加大服務,重點扶持市高新區“武漢?中國光谷產業園”三江航天科技產業園”孝棉高新紡織工業園”孝昌通信電子工業園”安陸糧機工業園”云夢制膜及包裝工業園”應城鹽化工業園”賽孚精細化工科技園”福星科技工業園”和“大悟硅光電工業園”等10個工業園區的建設,努力培育六大科技特色產業基地。
3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培植和壯大一批國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進行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強調研,積極鼓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搞好規劃,集成科技服務手段,優化科技資源,幼稚一個,培育一個。密切關注各工業園區的企業和與武漢重點產業配套企業的生長,有條件的給予重點扶持,促使其盡快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已獲批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強,盡快上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4圍繞服務平臺建設。建立一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營造良好氛圍,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宣傳和支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立。堅持依托武漢、服務武漢、融入武漢,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作用的基礎上,加強與武漢科技部門、科技中介服務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大型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的聯系,積極引進技術、人才、資金和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市實際,聯合共建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體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守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效果轉化中心)和科技企業守業投資公司(科技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公司)鼓勵、指導社會力量興辦科技服務中介組織。加強引導,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搞重復建設,促使科技中介組織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5圍繞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成一批企業技術中心
市場為導向,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出臺相關政策引導與支持,繼續開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鼓勵企業與武漢高校、科研院所、駐漢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企業技術中心開展合作,借力發展。以聯合開發、協作攻關、委托研發、引進培訓、共建技術中心、實驗基地等形式,開展深層次科技合作與技術攻關,開發出新產品、推出新成果、打造新品牌,提升我市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技術中心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直至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6圍繞新農村建設。推廣應用一批先進實用技術
針對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加大科技惠農服務力度。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任務,充分利用武漢科技資源,通過農技110科技特派員、科技下鄉等,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關鍵技術,轉化一批重大農業科技效果,推廣應用一批先進實用技術,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發一批農業新產品和農業新型技術裝備,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全市新農村建設步伐。與相關部門配合,做好農村居民地震平安工程工作,為建設和諧農村作貢獻。
7圍繞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創新學習模式,制定學習方案。把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學習原文與專題研討結合起來,學懂弄通報告中的新論斷、新理論、新概括,做到學以致用。通過學習與研討,真正廓清干部思想,理順工作思路,明確今后科技工作的目標,自覺將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科技工作之中,貫徹到機關建設之中,自覺將個人投入到創立“團結、廉潔、實干、創新”好班子和“市級最佳文明單位”之中。
(四)建議
(一)各級政府對科技效果轉化應用能力建設特別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給予進一步重視和支持。
(二)對科技效果轉化基地建設中的新建的中介服務機構和被認定為“市級企業科技創新中心”等給予一定的資助和鼓勵。
(三)建議全面落實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效果產業化的法規政策。建立穩定的科技投入增長機制。
(四)建議設立政府科技計劃和應用型科技項目的績效目標。黨委、政府每年分別召開兩次以上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科技進步中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