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典型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讓沼氣在XX縣農村重新燃起
——XX縣能源辦公室主任***
XX縣能源辦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經因為大面積推廣太陽灶獲得全國先進而名聲鵲起、名噪一時。隨后由于多種原因,業務減少,經費短缺,工作業績已經遠非昔日可比。在很多人眼里能源辦已經是一個無事可干的閑單位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世平同志于2002年5月走馬上任了。面對重重困難和成堆的問題,他沒有一句怨言,而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帶領著能源辦的全體干部、職工,頑強拼搏在農村能源建設的第一線,艱苦努力,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亮點,實現了XX農村能源建設從低谷走向新的輝煌的歷史性跨越,進入了全省農村能源建設的先進行列。
在***的帶領下,XX能源辦2005年2月榮獲“XX縣第三屆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好班子”;他個人自2001年以來,連續五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干部。2005年10月22日,成功承辦了全省農村沼氣建設現場會,得到了省農牧廳領導和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農村能源的發展,要靠項目來推動
***到XX縣能源辦后,就一心想把XX縣的農村能源建設工作給抓起來,盡快改變我縣能源建設的落后局面。為此,他送走了無數個不眠之夜。
近年來,在市區招委正確領導和市招考辦的具體指導下,我區招生考試工作以為考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基本宗旨,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精心組織,依法治考,順利地完成了各項招生考試工作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表彰,樹立了招生考試工作的新形象。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一、強化組織領導,分級落實責任
國家教育考試,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的體現,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區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深刻認識招生考試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做好招生考試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站在維護考生利益、維護考點聲譽的高度開展各項工作,專門成立了由區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招生考試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通過會議、培訓等形式,認真學習省市招生考試工作有關規定,明確工作流程,提高思想認識。同時,區教育局、招生考試辦公室、考點及考點各小組、監考員和試卷驗收員層層簽訂責任書,分工包干,責任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職責,人人心中有考試,確保了考試組織工作的萬無一失。
二、重視考前培訓,堅持考核上崗
一是強化人員選聘。責任心強,廉潔奉公,業務嫻熟,敢于負責是我們選聘涉考人員的標準,在涉考人員選聘上,我們實行校長推薦、教育局長把關、考區主任聘任的“三步工作法”,同時實行回避制度,凡有直系親屬參加當次考試的人員,一律不準參加招生考試工作。
二是強化考前培訓。每次考前培訓要求涉考人員做到“三明確”,首先明確考試重要性,考前培訓由考點“一把手”主持,區教育局分管招生考試的局長、省市招辦巡視員參加,并分別講話強調考試工作的重要性和紀律要求。其次明確考試業務,為實現招生考試工作的標準化,我們專門制定了《××城區招生考試考務實施細則》和《監考員工作手冊》,對招生考試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管理。考前我們組織涉考人員對此認真學習,并觀摩招生考試監考錄像,明確每一個環節、每一項要求和考試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再是明確考試紀律,認真學習國家教育部第18號令《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考場規則》、《監考工作人員守則》、《監考工作程序》等規定,強化了涉考人員的責任意識、紀律意識。
記鄉種蔗女能手×,
×××,現年43歲,高中文化,壯族,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縣××鄉××村黨總支部副書記、村委副主任、婦女主任職務。現有甘蔗種植面積170多畝,年僅甘蔗這一項純收入就達5萬元,是我鄉遠近聞名的種蔗女能手。2003年被列為“××市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系統工程”市級示范戶。20多年來,她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心為民,帶領全村的婦女共同致富,深得廣大黨員群眾的高度贊譽。
××縣××鄉××村委屬于丘陵山區,交通信息閉塞、山高田地多是最大的特點,多年以來都是以種植糧食、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在2000年以前,當地的群眾生活一直處于落后狀態,多數群眾存在著“糧滿倉,油滿缸是小康”的觀念,超生現象嚴重,子女多成為了阻礙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障礙。
2000年,正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黃金時期,如何進行結構調整,如何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了婦女主任×××經常思考的問題。她覺得:“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其說給村民們聽,不如做給他們看”,她結合當時鄉黨委、政府提出的“種植甘蔗,快速奔向小康路”的工作思路,決定依托本地的資源優勢,把種植甘蔗這一項作為重點產業來抓。
為了確保甘蔗種植能夠取得成功,她先后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帶領下,外出甘蔗種植主產區考察和參加縣、鄉舉辦的甘蔗種植培訓班學習。在迷塘村委率先調出20畝的旱地種植甘蔗,對于她的這一舉動,當地的群眾都是持著懷疑的態度觀望著。她全身心的投入了甘蔗種植管理中,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就向鄉甘蔗技術人員請教,邊學習邊管理。功夫不負苦心人,當年年尾砍蔗進廠后,她家僅甘蔗這一項純收入就有1萬元左右,這個數目可是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收入的幾倍。由于家庭經濟收入大大提高,她在村里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樓房,整齊干凈的樓房讓村民們羨慕不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到了種蔗帶來的甜頭,2001年本村委的群眾都紛紛調出土地平整種植甘蔗。這時的她致富不忘鄉鄰,又配合鄉黨委、政府先后組織了本村委的100多名群眾外出考察和參加甘蔗種植培訓班學習,聯系各部門幫助村民調回蔗種和聯系機耕平整土地,并在甘蔗種植過程中認真做好村民的技術指導。在種植過程中,她能夠認真分析、總結自己的種植經驗,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采取“寬行深耕”的種蔗方式,這樣的做法是能夠確保在天氣干旱的情況下也能穩定甘蔗的產量。看到村民們的種蔗熱情高漲,她心里感到很欣慰,甘蔗發展了,道路需要拓寬平整,資金又成為了新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她協助村委主任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維修蔗區道路的申請,向上爭取道路維修資金,組織村民們義務投工投勞,解決了甘蔗運輸的交通難問題。,至2005年止,迷塘村委的甘蔗種植面積從2000年她家原先種植的20畝猛增到4680畝,甘蔗年產量達11497噸,群眾的經濟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由于她的示范帶動作用好,種蔗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種植經驗,有創新精神,帶領了全村的婦女們共同致富,成績顯著。在2003年被列為“來賓市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系統工程”的示范戶。
在2003年被列為“××市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系統工程”的示范戶后,她又結合退耕還林政策,帶領本村委的婦女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自己又與姐妹們聯合開墾荒山連片種植水果120多畝,并在嶺谷間推挖魚塘,發展養魚業。如今在她的帶領下,種植水果和養魚成為迷塘村委村民又一新的經濟來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一輩子大災大難經歷多次,像這次世界矚目的抗災救援還是第一次經歷,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在不放心的情況下,公休日把兒女們都叫到自己家中,開了一個“匯報交流會”;聽罷老人敘述,感動得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進行講述。其中包括:老人有一子二女,自己雖然退休金不高,地震發生后在社區里還是捐獻了500元,后又交了200元特殊黨費、只要有一份純凈的愛心,盡了力,即使是捐出幾十元,絲毫不比富人、明星捐幾十萬、上百萬的含金量差、我從心里為社會上有這樣一些好樣的老人感到自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有真愛,社會才有大愛、家庭有人情,社會才有真情等,具體材料詳見:
筆者一位忘年交今年已經八十歲了。**地震后來電話約我到他家,向我傾訴心中的感慨之情。他對我講,一輩子大災大難經歷多次,像這次世界矚目的抗災救援還是第一次經歷,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然后話鋒一轉,聊起了他全家人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老人有一子二女,自己雖然退休金不高,地震發生后在社區里還是捐獻了500元,后又交了200元特殊黨費。自己這樣做,兒女們是不是也這樣做了呢?
在不放心的情況下,公休日把兒女們都叫到自己家中,開了一個“匯報交流會”。兒子是公務員,捐的自然比老人多,老人聽后一笑;大女兒是一家外企的副總,更是沒少捐,老人點點頭也沒說什么;三女兒經濟條件差些,紅著臉說出了自己的捐獻數字。老人發言:“只要有一份純凈的愛心,盡了力,即使是捐出幾十元,絲毫不比富人、明星捐幾十萬、上百萬的含金量差。”問到三個隔輩人,三個孫伙計也都是學校和單位的捐款帶頭人。老人即滿意又高興:“我們就是要樹立好家風,帶出好的后輩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呀。”
聽罷老人敘述,感動得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我從心里為社會上有這樣一些好樣的老人感到自豪!佩服老人樹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好家風。在有些人看來,家庭往往是私心的避風港,在外面不能說的話,到家里可以說;在外面不能做的事,到家里可以做;在外頭的虛偽,到家里可以剝去;在外面有時會言行不一,心口不一,表里不一,到了家里就得是實實在在的自我。殊不知這樣的結果誤了自己,坑了家屬,害了后輩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有真愛,社會才有大愛;家庭有人情,社會才有真情;家庭風氣正,社會才能真正和諧。但愿所有老人都能像這位老友一樣建樹好家風,帶好后輩人。
帶動工程典型材料
**鄉**村黨總支按照縣委和鄉黨委“帶動工程”的部署要求,在全村積極開展“能人帶動、干部帶動、黨員帶動”工程,推動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使農民富裕起來。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為落實帶動工程提供組織保證。
**村黨總支為更好地實施“帶動工程”,成立了以***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率先垂范,扎實工作,投入到包保困難戶致富中,為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興辦企業,壯大集體實力,為“帶動工程”提供物質基礎。
**村創建**建筑公司,固定資產120萬元,現有職工120多人,承建了**水泥路建設,**等鄉鎮政府樓房建設,年獲利20萬元,上繳稅金5萬元。先后成立了三家采石場,水泥預件廠,塑鋼門窗廠,苯板廠和鹿場等,年繳利稅達40多萬元。保證了村集體財力增強,同時招用村民200多人到企業做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為帶動村民致富提供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