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市促進禽畜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再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優勢,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性
現代畜牧業是以布局區域化、品種優良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市場國際化、防疫網絡化、服務社會化、產品無害化、農民組織化為特征,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效益顯著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市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綜合生產力顯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質量大幅度增加,畜牧業已成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隨著城鄉一體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畜牧業在改善國民膳食結構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勞動就業和農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關鍵地位,在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中居于提升地位。同時,畜牧業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和農民增收的艱巨任務,面臨著防控重大動物疫情和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巨大壓力,面臨著構筑現代產業體系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緊迫要求。各級各相關單位要充分認識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
二、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發展重點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和循環型畜牧業為目標,以建設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效益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堅持產業化帶動、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統籌兼顧公共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積極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我市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目標任務。到年,全市肉類總產達到8.1萬噸,蛋類總產3.9萬噸,奶類總產1.7萬噸;全市畜牧業收入年均增長7%,達到19.6億元;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95%以上,其中標準化養殖比重占規模養殖的90%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配合飼料使用率、標準化飼養技術推廣率、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畜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0%;動物防疫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公共衛生、產品質量、生態環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現代畜牧產業體系。
(三)基本原則
1、堅持擴大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相結合。按照集約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態化的要求,選準突破口,找準著力點,拓展新空間,加快培育新的發展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2、堅持發展生產與搞活流通相結合。統籌協調畜禽養殖、加工和銷售,加快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培育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
3、堅持產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統籌兼顧畜牧生產發展、動物防疫、環境保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科學制定畜牧業區域布局規劃,加強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畜牧—沼氣—果業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實現生產與生態相統一、發展與保護相一致、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目標。
(四)發展重點
1、建立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夯實飼料、獸藥、種畜禽生產供應基礎,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養殖方式先進、加工帶動有力的現代畜牧產業體系。
2、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監督,加強人畜共患病聯防聯控。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完善飼料、獸藥、種畜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推進畜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立以政府為引導,管理、生產、科研、推廣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先進技術;搞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不斷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
4、完善畜牧業行政管理體系。深化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健全畜牧獸醫管理機構,依法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促使畜牧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推動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城鄉間均衡有效流動。
三、工作措施
(一)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要充分利用我市牙山黑絨山羊地方優良品種,建立保種選育場,搞好保種選育。做好牙山黑絨山羊地方優良品種申報工作,極早爭取國家認定。利用益生祖代八場落戶的優勢,建立發展肉雞父母代飼養場,方便廣大肉雞飼養場戶,增加養殖場戶收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市的蛋雞、生豬良種繁育場,推動良種繁育工作快速發展。
(二)調整優化畜牧產業結構。科學制定全市畜牧業區域布局規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進畜禽養殖業均衡發展。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走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加快推進連片開發的畜禽專業化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在發展布局上,重點抓好觀里、官道、楊礎、桃村等鎮的肉食雞生產基地建設;松山、臧家莊、開發區、桃村、唐家泊、翠屏、西城等鎮的奶牛、肉牛、肉羊生產基地建設;桃村、翠屏、莊園等鎮的蛋雞生產基地建設;松山、蘇家店、臧家莊、開發區、桃村等鎮的生豬生產基地建設。下大氣力抓好畜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帶動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
(二)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以規范場區布局、養殖場舍改造、信息化裝備、防疫和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提高畜牧設施設備和機械裝備水平。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分戶使用”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村散養戶退院進區工程,實現農戶散養由庭院向集中養殖小區轉移,逐步消除農村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方式。在新建養豬場推行自然養豬法的同時,加快對現有大中型養豬場的自然養豬法改造步伐,大力發展自然養豬法示范場。在大中型養豬場和奶牛場推廣建設工程沼氣,解決糞污污染問題,培養畜禽養殖場工程沼氣建設示范典型。在全市畜禽養殖場全面推行畜禽糞便集中堆積發酵處理技術,實行畜禽糞便的集中堆積發酵和合理利用,有效減少隨意排放。積極引導和鼓勵畜牧企業和行業組織發展“牧—沼—果”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實現種養業有機結合,連鎖增值。
(三)發展壯大畜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它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戶,能夠拉長、拉細產業鏈。要通過“擴、改、建、聯”等方式,充分利用閑置場房、設施等社會資源,圍繞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飼料、獸藥生產等項目,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公司、大財團、大商社的合資與合作,通過聯營、協作、參股等形式,掛大靠強,建設一批富有競爭力和帶動力的畜牧龍頭企業。六和集團冷藏廠、桃村環山飼料、益生種畜禽、開發區金海藥業等骨干企業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要加強技術改進,擴大生產規模,提升企業實力,爭創“名、優、特、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創匯能力,充分發揮拉動輻射作用。
(四)加快畜牧科技創新與推廣。畜牧業是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實行牧、科、教相結合,依靠科技進步,把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實現高產、高效的根本出路。一要積極引進繁育推廣優良品種。在生豬生產上,繼續繁育推廣約克夏、長白、杜洛克等雙肌臀瘦肉型豬,迎合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口味。肉牛要繼續引用西門塔爾冷凍顆粒改良本地牛,蛋雞以海蘭褐、新羅曼,肉雞以愛拔益加、艾維因為主。要做好牙山黑山羊的保種選育工作,搞好提純復壯,提高生產性能。二要推廣舍飼圈養技術。舍飼圈養的關健是解決飼草問題。要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積極推廣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三元種植模式,栽種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冬牧70等優質牧草,搞好玉米、小麥秸稈的青貯氨化,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三要推廣自然養豬法等畜牧科技新技術、新成果。市委、市政府將自然養豬法推廣面積列入農業和農村工作考核內容,各鎮、街道、開發區要高度重視,把自然養豬法推廣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確保完成推廣任務。要加快德系西門塔爾牛改良本地牛的步伐,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畜牧生產高產優質高效。
(五)加強動物疫病防控。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地方各級政府對本地區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負總責,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動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的規定,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動物防疫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市、鄉、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動物防疫和動物衛生執法隊伍,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和監督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動物防疫的資金和物資保障機制,為動物疫病防控提供必要條件。切實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確保應免疫密度保持100%;進一步加強動物疫情預警預報信息平臺建設,確保重大動物疫疫情即時監控;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落實隊伍、資金、技術、物資等應急儲備,加強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完善畜牧與衛生、工商等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和聯防聯控機制,提高重大動物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
(六)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加強獸藥監管。強化獸藥生產企業GMP監管,確保獸藥產品質量。繼續實施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加大獸藥市場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獸藥不法流動商販,進一步規范獸藥市場秩序。二是加強飼料監管。重點加強對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堅決杜絕違法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行為。全面推行飼料生產企業年檢制度和飼料經營企業監管檔案制度,規范飼料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加大對重點飼料企業、重點飼料產品的質量抽檢力度,切實保證飼料產品質量安全。三是加強畜禽養殖監管。繼續實施畜禽養殖場監管制度,規范畜禽養殖檔案,嚴厲查處在畜禽養殖過程中添加違禁藥品和添加劑的行為。落實獸藥休藥期制度,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加強病死畜禽流通監管。加大對出銷售、販運、加工病死畜禽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進一步落實賓館、飯店、熟食加工廠(點)及冷庫等單位的畜禽及其產品采購、儲藏登記管理制度。對檢疫和監管過程中發現的病死畜禽,嚴格按照農業部“四不一處理”規定處理,杜絕病死畜禽進入消費環節。
(七)加快發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扶持發展畜牧合作社,加快建立龍頭企業+畜牧合作社+畜禽養殖企業(戶)的新型畜牧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探索發展畜產品銷售型和技術服務型合作經濟組織,開展科技推廣、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控等系列化服務,實現產銷有效對接。
四、政策保障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和市在畜禽良種工程、畜禽良種推廣、秸稈養畜、動物防疫及生豬、奶牛、蛋雞標準化養殖場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保檢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穩定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費保障機制,將強制免疫疫苗經費、檢測經費、應急儲備經費、防控工作經費等列入市級財政預算,確保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將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機構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管理,保證其人員經費和日常運轉經費。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補貼政策,加快完善補貼機制。市財政籌措專項資金用于牙山黑絨山羊的保種選育和產業化開發。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畜牧部門要加強聯絡協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機制,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銀企對接,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積極推行能繁母豬、奶牛政策性保險,逐步擴大畜牧業保險范圍。
(四)加大畜禽養殖用地支持力度。把畜禽養殖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保障畜禽標準化、生態化規模養殖用地,鼓勵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灘涂等發展畜禽養殖。國土資源、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養殖用地情況,及時化解用地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發改、公安、財政、交運、衛生、畜牧、工商、質監、稅務、金融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領導小組,負責現代畜牧業規劃、督導、考核等工作,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發現現代畜牧業中的重大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
(二)完善現代畜牧業發展體制機制。按照市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政發[]18號)要求,健全完善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機構,充實和加強基層畜牧獸醫隊伍。積極探索解決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問題的長效機制,扎實推進新型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畜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畜牧業發展投融資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改革,保障和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三)加強督導考核。各鎮、街道、開發區要將現代畜牧業發展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進,確保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各項任務目標如期實現。對在現代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市政府將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失職的,特別是出現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