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血吸蟲病地區改廁技術規定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源頭收集糞便并將其無害化,是防止血吸蟲卵污染環境、控制血吸蟲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廁所是最基本的衛生設施,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建造無害化衛生廁所并進行正確的管理,對控制血吸蟲病及其他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的傳播將起到重要作用。為科學地指導農村廁所的改造與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訂本規范。
1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新建或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技術要求的基本原則,以及材料、設計與施工、使用操作等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血吸蟲病流行地區農村戶廁的新建或改建。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
GB7959《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
GB19379《農村戶廁衛生標準》
GB/T4750-*2戶用沼氣池標準圖集
GB/T4751-*2戶用沼氣池質量檢查驗收規范
GB/T4752-*2戶用沼氣池施工操作規程
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
3.1糞便無害化有效降低糞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數量,使病原體失去傳染性的處理措施。
3.2衛生廁所廁所有墻、有頂,貯糞池不滲、不漏、密閉有蓋,廁所清潔、無蠅蛆、基本無臭,糞便必須按規定清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3.3無害化衛生廁所符合衛生廁所的基本要求,具有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按規范進行應用管理的廁所。
3.4堆肥糞渣、沼渣等,按規程堆放,使產生溫度平均達到50℃以上并至少保持5天的發酵處理。
4技術要求
4.1基本原則
血吸蟲病流行地區農村改廁屬于預防血吸蟲病傳播的環境干預措施,其目的在于糞便無害化。
4.1.1戶廁可因地、因戶制宜地從三格化糞池、三聯式沼氣池、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等三種無害化衛生廁所模式中選擇。
4.1.2建造的廁所應符合《農村戶廁衛生標準》的基本要求并應正確使用和維護。
4.1.3新建、重建農戶住房時,戶廁建造應與住房建造同步規劃、審批、建造、驗收;新建、改建農村戶廁應建造在室內或庭院內;禁止在水體周邊建造廁所,禁止廁所污水直接排入水體。
4.1.4三格化糞池應在第三池清掏糞液;三聯式沼氣池的沼液應經沉淀后溢流貯存或應用;化糞池清除的糞渣、沼渣,應就地或就近進行高溫堆肥等方式的無害化處理。糞便無害化處理必須符合《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的要求,禁止使用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施肥。
4.1.5在自然災害與其他特殊需要時,可在糞液、糞渣中直接加入足量的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劑進行應急消毒處理,處理過程與處理效果必須符合《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
4.1.6當地愛衛辦應組織或委托有關部門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承擔新建或改建廁所的技術指導、施工檢查、健康教育與促進、進行正確使用與維護衛生廁所的宣傳指導、糞便無害化效果檢測與評價。
4.2材料要求
4.2.1建造材料選擇要求:選擇的產品與材料應堅固耐用,有利于衛生清潔與環境保護。便器首選白色陶瓷制品,也可選用質量好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的便器;使用水泥制件時,水泥應選擇425#以上標號。建造材料必須是正規生產廠家的合格產品,具有質量鑒定報告,并保留其復印件。
4.2.2衛生廁所預制產品要求:安排企業統一生產的預制式貯糞池和廁所設備,其安全性和功能必須經過省級愛衛辦組織鑒定。
4.3設計與施工要求
4.3.1三格化糞池廁所
(1)化糞池容積:化糞池的有效容積應保證糞便在第一池貯存20天,第二池貯存10天,第三池貯存30天。總容積不得小于1.5m3。第一、二、三池的容積比例為2:1:3,在2池容積不足0.5m3時,可按0.5m3設計施工。
(2)化糞池深度:有效深度不少于1000mm,化糞池的上部應留有空間。
(3)過糞管位置:過糞管應安裝在兩堵隔墻上,與隔墻的水平夾角呈60°。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過糞管下端(即糞液進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處,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頂150mm;第二池到第三池過糞管下端(即糞液進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處,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頂150mm。
(4)便器位置:以便器下口中心為基礎,距后墻350mm,距邊墻400mm。
(5)質量與結構要求:
防滲漏:三格貯糞池內側必須防滲處理,建成后應經滲漏檢驗。即加滿水觀察24小時,其水位的減少,以不超過10mm為合格。
防裸露:防止糞便裸露,蹲坑上應安裝便器,進糞口、出糞口應有蓋。
防浮:地下水位較高、整體貯糞池應采取相應措施抗浮。
防雨:出糞口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mm,防止雨水流入。
防臭:可根據需要在第一池安裝排氣管,其高度應超出廁屋500mm。
4.3.2三聯通沼氣池廁所
(1)沼氣池的建造應符合戶用沼氣池相關標準材料、設計參數、施工驗收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
(2)三聯通沼氣池廁所應是廁所、畜圈、沼氣池的三連通,人畜糞便能夠直流入池,直管進料并要避免進料口的糞便裸露,出料口必須保證發酵池糞液、糞渣充分發酵后方能取掏沼液的結構設計。
(3)不采用可隨時取沼液與沼液隨意溢流排放的設計模式。
4.3.3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
(1)糞、尿分別收集、處理和利用。
(2)糞便必須用覆蓋料覆蓋,促進糞便無害化。但不同覆蓋料達到糞便無害化的時間有所不同,草木灰的覆蓋時間不少于3個月,爐灰、鋸末、黃土等的覆蓋時間不少于10個月。
(3)建造技術要求:
貯尿池:其容積應能保證存放10天以上。
貯糞池:不小于0.8m3,應防止滲水。
排氣管:直徑100mm,長度高于廁屋500mm。
吸熱板(曬板):用瀝青等防腐材料正反涂黑的金屬板及水泥板,應嚴密。
4.4使用操作要求
4.4.1三格化糞池廁所
(1)啟用:正式啟用前在第一格池內注入100~*L水,水位應高出過糞管下端口。
(2)用水:用水量以每人每天3~4L為宜。
(3)清掏:半年至1年、或在使用中發現第三池出現糞皮時要清渣,應經高溫堆肥或化學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4)安全:化糞池蓋板要蓋嚴,防止發生意外。清渣或取糞水時,不得在池邊點燈、吸煙,防沼氣遇火爆炸。
(5)分流:生活污水不得接入化糞池,糞水與污水應分流。
(6)改型:三甕式貯糞池廁所是利用三格化糞池的原理,采用雙甕廁所的建造技術而設計的,其貯糞池容積不小于1.5m3。
4.4.2三聯通沼氣池廁所
(1)原料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畜糞、墊圈草、鍘碎和粉碎并經適當堆漚的作物秸稈、蔬菜葉莖、水生植物、青雜草等。
(2)沼液:可以作為農肥,但禁止作為牲畜的飼料添加劑、養魚、養禽等。
(3)沼渣:應經高溫堆肥等方法無害化處理后方可用做農肥。
4.4.3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
(1)便后加灰土是該型戶廁應用管理的關鍵,充足加灰使糞便保持干燥。廁所在使用之前,事先在廁坑內加5~10cm的灰土。每次使用后加灰土覆蓋的用量,約為糞便量的3倍以上。糞在廁坑內堆存時間約0.5~1年。
(2)尿不要流入貯糞池,尿的儲存容器要求避光并較密閉,經加5倍水稀釋后,可直接用于農作物施肥。
5監督監測
5.1糞便無害化處理效果的監督監測,由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至少每年進行一次。
5.2檢測方法:血吸蟲卵按照“尼龍絹集卵孵化法”進行檢測(《血吸蟲病防治手冊》第三版);糞大腸菌和蛔蟲卵按照《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方法進行檢測,蛔蟲卵要判斷死亡率。
5.3評價標準:廁所出口糞液的糞大腸菌值≥10-2,蛔蟲卵死亡率≥95%,不得撿出活血吸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