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消防監督與消防設施配置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通過對建筑物消防監督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消防設備安裝的條件,提出完善建筑消防監督工作的路徑,如建立建筑主體空間數據庫、自動化消防管理系統設計等,對當前建筑物的消防配置形勢進行了探討,并對如何加強火災監控和消防設備的配置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建筑;消防設施;防火監督
1引言
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增加了建筑的規模和密度,同時提高了建筑消防工程的復雜性。因建筑結構繁復、低消防意識、人口聚集度高等因素的存在,導致消防工程的推進受阻。因此,需要從源頭杜絕此類問題可能造成的損失,如監管機制的優化、消防設備改良等,來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為住戶的人身安全及財產提供保障。
2建筑消防監督及相關消防設施配置
建筑數量及規模伴隨城市化發展范圍不斷擴大,對消防火災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相關消防部門需要研發高效適用性的消防設備,確保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可依照建筑物構建特點,設計適用型消防監管計劃,管理人員能夠合理使用已有的火災報警系統來執行高質量高效率的消防安全測試。高層建筑數目及入戶人員的增加,對消防管理體系提出了新挑戰,入戶人員的增加和有限的安全通道增加了逃生難度,若出現火災事故,對救援工作的開展有極大不利影響。因此,消防監管人員必須要對負責范圍內樓宇的整體消防了如指掌,及時進行安全知識普及[1]。聲光報警器、火災報警系統、溫度及煙霧傳感器是常見的消防設備。在安裝各類消防設施前,消防管理人員應根據已有建筑項目信息和設計圖了解建筑物特點。參考相關環境參數和消防管理準則,設計安裝經濟適用的消防設備,為整體建筑物的安全性添磚加瓦。聲光報警屏和火災報警器二者均是重要的消防管理設備。聲光報警屏須位于距地面1.5m的高度。火災報警器則須參考建筑情況設定參數,在建筑高度高于100m時,需要設計分級火災管理制度。結合空間使用的用途和空間大小,科學設計適用于探測器探測范圍的溫度和煙霧參數,以便于在發生火災事故時收到準確的警報,及時處理,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在選擇探測器時,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建筑物的構造特征、建筑物使用的建材類別、探測器自身的使用空間,綜合衡量后進行選取安置[2]。表1簡要描述了不同探測器的適用空間。
3完善建筑消防監督路徑
結合具體建筑主體,綜合統籌消防管理。建立建筑主體空間數據庫,配套自動化消防管理系統,對火源、建筑施工現場、消防設施等進行監管,實施消防安全責任制度,政府部門應該參與消防安全的建設與完善,盡可能減少后期的安全隱患,從源頭發現解決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3.1消防設施的自動化監管系統預防為主是消防作業的原則,自動化消防設施監管系統的安裝可以有效預防火災的發生,達到防火的目的。該系統可根據實地信息選取移動終端,建立適用的火情報警系統,遠程遙控操作收集火災信號、監控設備、發現警情,實時解決火警。
3.2構建空間數據庫空間數據庫的建立,有利于動態化管理消防設備,收集火災發生地信息,因此,更適用于具有空間分布特征的建筑物區域。在實際作業中,應該依據空間動態的具體變化,科學合理地制訂防火預案,布控消防設施。合理運用預測模型,動態化管理火災風險點。定量抽檢建筑內消防設備,通過采集分析建筑空間信息,完善數據庫建立,解決數據不足造成的消防設備安置缺口,以及因空間指標量匹配造成的難題。建立高效適用的消防信息系統是進行建筑物防火監督的前提,其可根據建筑物的功能以及消防作業進展情況,對防火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例如,實時采集解析建筑火災管理實況、消防設備運行情況等信息,及時調整系統設計,便于后續作業的順利推進。
3.3控制火災隱患源頭兼具合理性和科學性的建筑物施工設計圖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火災隱患。因此,需要對施工圖進行多次考量,確保設計的可行性。在前期規劃階段,設計單位必須參考與消防安全相關的制度準則,全面考慮后設計施工圖,科學有效地預防火災隱患,例如,規劃疏散通道和相關消防設備。在驗收建筑物的過程中,還需要審查和驗證設計圖和施工效果的一致性,查驗有無火災隱患,及時發現、糾正問題,提前預防,有效減少建筑設計帶來的消防安全問題。
3.4實施消防安全責任制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落實,可完善建筑防火監管環節中設備的維護與檢測工作。在建筑投入使用前,為確定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須對建筑消防設備進行全面驗收。在后續運行中,還需注意以下方面:(1)在日常消防作業時,重點檢查消防設施,及時處理故障保障運行;(2)加強對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的不穩定因素的檢測,發現問題及時向負責人員報備整改,保證入戶人員及建筑安全[3]。
3.5建筑施工中的消防監管加強建筑施工中的消防作業監管是從根本上保障建筑物安全的有效措施,相較于后期消防設施的二次安裝,是更經濟更實用的預防手段。在現場監督環節,須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按圖施工,確保后期建筑工程順利推進。若出現實際操作環境無法達到施工圖要求標準而需要變更設計時,需要用工單位和設計單位實地考察,依據實情變更圖紙,達到消防性能標準后方可施工。在監督和驗收環節,檢查施工區域是否按標準執行,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改正,確保在工期內完工。
4優化消防設施配置的路徑
在布控消防報警系統、消防用水管理系統、火災聲光報警器以及消火栓等消防設施的環節,應該進行綜合考量,如考慮建筑物面積、建筑結構、使用范圍等因素,搭配使用各類設備,預防火災效果最優化。
4.1消防用水管理系統在建筑出現火災時,消防用水管理系統能夠快速甄別火災現場并發出信號,為疏散人員提供更多的時間,還可以為消防救援工作及時、順利進行提供定位,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在火情預防和警示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消防用水管理系統包含水流指示器、壓力報警裝置、自動控制裝置、遠程傳輸裝置和其他設備,在布控消防用水管理系統時,必須保證布控的可用性、均勻性和合理性。在發生火災時,有必要保證任一起火點都有匹配的噴水設施,在火災發生初期快速控制或者撲滅火災,避免火焰的蔓延。應注意的是,在設備布控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特定的技術特征和要求進行組裝,以確保消防用水管理系統的位置科學化、高效化。4.2消火栓在室內條件下,最廣泛使用的消防設備是消火栓,在危急情況下,消火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尤其在撲救突發火災時,其具備至關重要的價值。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照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檢查消火栓數量是否足夠,并且是否正常工作。對消火栓的安置要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1)消火栓應安放在建筑物內可見且易于接近的地方,如消防電梯前、樓梯間等;(2)對消火栓的安裝位置,需要經過縝密計算,達到經濟和安全的統一;(3)確保消防水源充足,發生火情時有充足用水;(4)保證消防水槍的壓力富足,可以噴射至建筑物內部的所有空間,及時緩解或解決火情問題。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減少建筑物損壞和經濟損失[4]。
4.3消防報警控制系統在建筑物內布置消防報警控制系統,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1)做好對傳輸電路的防護。添加阻燃或耐火層保護傳輸線路,以使線路處于非燃燒結構之中,保障其在火災過程中還可繼續進行供電系統和控制信號傳輸,為消防救援提供安全和技術支持。減少消防人員傷亡。(2)按照消防規定,必須根據建筑物特點,配備擁有預警、滅火功能的消防廣播、消防電梯、防排煙風機等性能的消防聯動控制設備,確保其安全安裝、運行正常,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防火性能。(3)還可以布置具備安全性和合理性的消防控制室、報警設施、線路等。確保有火情出現時,自動報警控制裝置和消防設備能夠正常啟動運行,充分發揮消防報警控制系統的功能,達到消防保護的目的。圖1為建筑消防自動報警控制裝置示意圖。
4.4火災聲光報警器火災聲光報警器是常用的較為重要的消防設備之一。在安裝火災聲光報警器時,需要根據空間規劃選擇安裝位點,結合具體運用范圍確定設備類別。根據使用位置空間大小,選取的火災聲光報警器要具有實用性,即設備出現火情時警報聲音要有穿透性,閃光能夠完全覆蓋保護區域。在具體安裝過程中,以建筑物規劃空間為基準,查看周邊環境與防護范圍,選取實用的語言警示報警器,便于出現火災時,可以及時通知戶內居民做好撤離準備,及時疏散人員逃生。另外,安裝結束后須進行設備試運行檢測,檢查安裝是否有誤。后期安排工作人員定期檢修,以確保可以充分利用,使其發揮最大價值。此外,后期還須配置報警器或顯示器,便于及時掌控建筑物范圍內的安全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5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障廣大群眾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必須重視建筑物消防安全的落地作業,尤其是建筑防火設置和消防安全設施配備。因此,我們需要繼續研究相關措施來提升消防安全設施的科學性、安全性,設計適用性強、易操作的建筑物空間,推進建筑消防監督以及消防設施配置的發展,促進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排查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降低火災產生概率,維護社會穩定與安全。
【參考文獻】
[1]高文峰.建筑的防火監督與配置消防設施[J].消防界,2021(6):105-105.
[2]蔣正健.城市高層建筑防火監督檢查問題及策略[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1(7):254-255.
[3]沈詩林.現代建筑的防火監督與消防設施配置[J].消防界,2021(15):109-110.
[4]沈寶昌.建筑防火監督及其消防設施的配置對策[J].消防界,2021(3):112-113.
作者:高明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消防救援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