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遠程開放教育的跨文化教學融合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較多的生機,創新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提升人才培養工作效果,促使學校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發展。針對當前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中存在的問題,該文就新媒體時代遠程開放教育工作開展的優勢進行闡述,對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實現跨文化教學融合,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遠程開放教育模式逐漸發生變化,信息技術與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結合,為教育工作實施帶來無限的可能,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如何利用新媒體實現跨文化教學融合,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該文就此進行分析。
1新媒體時代遠程開放教育工作實施的優勢
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主要是采用適合學生自學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等多種媒體教材組合的方式,利用網上教學、面對面、個別輔導、分組學習等交互式教學輔助手段,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使不同需求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專業的能力。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新媒體與遠程開放教育的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促使開放教育創新發展。
1.1實現資源的融合
與傳統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不同,新媒體與這一教學內容的集合,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不同領域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知識的共享與文化的交流。遠程開放教育工作實施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上進行補充與完善,為其呈現更多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內容,使其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為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知識保障[1]。跨文化教學活動的實施,就是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拓展文化視野。新媒體的運用,可以為學生呈現更多的知識信息,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體驗,為跨文化能力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1.2創新教育模式
新媒體在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應用,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促使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在跨文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選擇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開展專業知識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得到發展,為學生日后就業提供基礎保證。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學生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培養。新媒體的運用,不僅可以解決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同時能夠優化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積極的體驗,無形中提升教育工作水平。
1.3實現交互式教學
在新媒體背景下,遠程開放教學跨文化教學融合活動的實施,實現了交互式教學,為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提供便利。實際工作中,可以采用人機互動、人人互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中,將課本知識以多個不同的載體分享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認真完成課本知識學習,從中體現自身專業知識學習效果[2]。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交互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并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無形中提升教育工作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網絡背景下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現狀
線上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的實施,實現教與學的融合,促使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一些問題,影響了跨文化教與學的融合,具體如下。
2.1文化隔離
在新媒體時代下,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中,需要學生了解不同區域、民族、國家的文化,并根據合作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交流互動,以此適應不同的民族文化[3]。在自然環境、語言樣式、社會形態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文化隔離,不同文化群中的學習者若想實現跨文化學習,需要借助開放大學這一載體,通過教與學的結合,消除文化隔離,形成跨文化意識。文化隔離形成的時間非常久遠,具有上千年的歷史。開放大學進行跨文化教學時,需要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進行文化的宣傳,使學習者在網絡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并在潛移默化中適應不同的文化,以此實現跨文化教與學的融合。但是部分遠程開放大學進行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并沒有意識到新媒體的應用價值,加之文化隔離,增加教育工作的難度,無法保證教育工作效果。
2.2文化沖突問題
線上遠程開放教育的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中,存在文化沖突。若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兩個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會因為兩者之間的差異發生矛盾,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無法實現跨文化教與學的融合[4]。在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需要意識到文化沖突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文化認知,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教育工作,以此保證跨文化教學融合的效果,為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2.3文化同化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逐漸出現文化同化的情況,影響跨文化教與學的融合發展。文化同化是影響網絡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與學融合的障礙,也是局限跨文化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文化學的觀念,網絡遠程開放教育文化同化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遠程開放教育發展相對發達的國家,會利用教育文化的輸出影響遠程開放教育處于發展時期、發展比較薄弱的國家,使處于弱勢的國家認同自身的文化,并在遠程教育工作中體現出來;第二,遠程開放教育比較開放的國家會利用國際條約、國際制裁的方式,強迫遠程開放教育不發達國家使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利用這一手段實現文化同化。這一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國家教育水平的發展,同時也會對專業培養產生消極的影響。
2.4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網絡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提升跨文化教與學融合效果,同時能夠培養學習者的文化意識,使其在學習中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但是通過對實際教學情況的分析,發現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也沒有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利用此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差異[5]。對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來講,跨文化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積極的感受,能夠使其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差異與不同,形成文化認同意識。由于上述種種因素,影響了學生文化意識培養效果。
3新媒體時代下遠程開放教育的跨文化教與學融合的對策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遠程開放教育工作模式與方法逐漸發生變化,教育工作者需要與時俱進地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根據各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跨文化意識形成。實際工作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為遠程開放教育工作更好地發展提供動力。
3.1立足信息技術,促使文化交流與語言學習
在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載體,為跨文化融合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促使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發展。遠程開放大學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線上學習平臺,通過線上操作的方式完成教育工作,讓學生在線上學習中了解更多與文化有關的內容,以此實現教與學的融合。在線學習平臺的建設,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多元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習者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學習情況與能力選擇適合的線上學習資源,通過在線學習、考試的方式完成學業,并獲得畢業證書或者相關的合格證書。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教學活動,同時可以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新媒體開展一對一的教學活動,以此實現遠程教學,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做好鋪墊。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教學方式、場所都發生巨大的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適合的時間、場所進行線上學習,并與教師或者其他的同學在線上進行語言、文化的交流,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跨文化意識。通過新媒體與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的融合,真正地實現了教與學的融合,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學習,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其在學習中的過程中語言交流能力與文化意識得到發展。這一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與靈活性,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學習知識,無形中提升教育工作效果與水平。
3.2利用在線網絡,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現代教育工作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成為教育工作的一分子,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提升自身知識學習效果,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在新媒體時代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融合教學中,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與自信心,以此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目的。與以往教學模式對比,遠程開放教育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教師講解的專業知識[6-7]。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中,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料通過線上平臺分享給學生,為學生創建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綜合素質與文化素養得到發展,為其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遠程開放跨文化融合教學中,需要轉變以往的教育工作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優勢,設計教學活動,將中西方文化、不同民族語言文化等內容呈現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使其在學習中文化意識與能力得到提升。以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大學中的語言文學類課程為例,在網絡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媒介,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語言文學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形成文化傳承與發展意識。語言文學課程培養具備漢語及語言學、中國文學等方面的系統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相關部門從事語言文字的教學科研、語言文字管理及語言應用方面實際工作的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直播、慕課、錄制微課的方式傳授課本知識,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將課本知識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文化意識。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結合學生特點,設計教學資源,將語言文學類的專業知識、行業對人才的要求等內容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體現出來。確定教學資源后,則將此上傳至國開學習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習任務,了解相關的信息。課堂教學活動中,則通過線上討論、發帖等功能,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內容,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效果。遠程開放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就行業的發展、自身的就業等進行討論,讓學生在線上討論中意識到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其創新能力與文化意識培養做好鋪墊。
3.3建立互動平臺,提升教學效果
在融媒體時代下,各個國家的文化、教學資源逐漸出現相互融合的情況,為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教學融合工作開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促使學習者跨文化意識發展。實際工作中,可以建立互動平臺,建立聯合教學模式,為跨文化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便利,強化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在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跨文化融合教學活動的實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可以避免因為文化障礙或者誤解出現種種不良的影響,這對于我國現代文明建設具有促進作用。在遠程開放教育工作中,需要在原有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為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學習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使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并將此內化,提升自身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跨文化融合教育工作,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結合先進地區、國家跨文化教學經驗,立足學校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創新與改革,完善教學模式,為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運動大數據技術對在校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情況、職業發展需求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個性化教學活動,為學生設計符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使其在學習中對不同的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并且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不同文化內容的宣傳,不定期地為學生呈現一些與跨文化有關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新媒體視頻或者文字的觀看了解更多與跨文化有關的內容,拓展其學習途徑與方式,增加跨文化教學融合效果。
3.4巧用新媒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跨文化融合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運用,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活動開展提供便利。實際工作中,可以借助以下新媒體軟件開展遠程教育工作,為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第一,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跨文化教育。目前,我國有大約有9.84億的微信用戶,為新媒體跨文化融合教育工作開展提供載體支撐。日常教育工作中,可以發揮微信公眾號信息推送、線上互動等功能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呈現與其專業有關的文化資源,借此熏陶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文化創新的意識與能力。第二,組織線上文化比拼活動,為學生創建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使其在比賽活動中提升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文化發展觀。這一活動的實施,豐富跨文化教育途徑,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更多與專業文化、民族文化、語言文化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文化支撐[8]。第三,利用視頻直播軟件進行線上教育工作,借此提升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遠程開放教育對象主要是應屆、往屆高中、職業高中、中專、技工學校畢業生,大學專科(國民教育系列),或具有同等學歷的在職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通過視頻直播軟件跨文化教學的模式,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同時可以在線上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進行反饋,以了解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為后續個性化教學活動實施提供參考。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并主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避免出現問題誤解的情況。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遠程開放教育的跨文化教學融合活動的實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好的學習態度與跨文化意識。學校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利用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文化創新意識,使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中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以此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目的,促使跨文化融合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月輝,傅會平,甘志城,等.基于Moodle平臺的遠程開放教育混合式學習設計:以國家開放大學南海實驗學院“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課程為例[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21,30(1):1-7.
[2]胡毅麗.基于遠程教育的跨文化交際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20,24(4):46-49.
[3]肖俊洪.批判、多元和包容視角下的開放教育實踐:《遠程教育》“開放教育實踐關鍵問題”專刊述評[J].中國遠程教育,2020(12):42-50,93.
[4]吳磊.網絡環境下的班級管理:探討遠程開放教育中的班級管理模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6-27.
[5]鄭仁星,肖俊洪.文化視角下遠程開放教育理論建構和應用的“背景化—普適化—再背景化循環”[J].中國遠程教育,2020(8):33-44,77.
[6]曹陽.信息技術促進高校課堂教學轉型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7]許歡.國內高校在線課程建設理念演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8]曹莉.遠程開放教育《跨文化交際》課教學模式探索:面網并行,多元交互教學模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2):229.
作者:王參 單位: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