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新教育下初中美術教學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學生當下學習、未來發展中必備的素養,在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量顯著提升的背景下,創新教育應運而生,旨在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而初中美術作為富有創造力的學科,以創新教育為引領優化教學模式,是體現美術課程育人價值的必然選擇。基于此,文章簡要概述創新教育的內涵,分析創新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重點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簡化教學流程、融入創新情感、引入多彩資源、提升實踐能力、搭建展示平臺、延伸課堂效果六方面闡述創新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教育;初中美術;美術教學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堅持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是對傳統知識本位教育的重塑與革新,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美術是實施美育的載體,自身便富有創造性,學生所處生活環境、積累的生活及審美經驗、美術學習動機及成效、美術創造理念及目標等不同,其在發現美、感知美、體驗美與創造美中也會出現個性化與差異化的表現。若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實踐力限制在教師提出的條框及規則內,不僅會弱化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創新教育視角下如何優化初中美術教學模式,為學生開辟開放的創新空間,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并調動學生的創新情感,是初中美術教師急需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教育概述
創新教育是指以素質教育為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塑造學生的創新認可,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引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創新教育回應了知識經濟時代的訴求,有著全局性與結構性的特點,不僅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而且可以促進學科教學目標、模式、方法的全面調整,在繼承創造教育的基礎上與素質教育對接,讓素質教育得到深化。創新教育視角下,構建并實施初中美術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便是把握好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第一,培養探索精神,要求教師改變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盲目接受、被動接收、機械性記憶教材內容及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而是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對美術知識、技能實現“再次發現”,通過逐步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意識,以促進學生以新的角度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第二,培養綜合能力,即對美術知識、技能等進行新穎組合及運用的能力,在美術學習中學生突破知識模塊、現有材料及美術創作技能的束縛,能夠在美術創作中采取新的方法、材料使用途徑,達成自己內心的審美追求,是學生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形成的重要標志,也是創新教育引領下美術教學的應有之義;第三,創造意識與創造能力,即“再次發現”“重新組合”的品質,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體現出場創新實踐內的辯證觀念,也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
二、創新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的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新教育視角下,初中美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幫助學生探索與掌握美術基本知識及技能的前提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審美需求、審美經驗及所儲備的知識創作美術作品,按照自己的想象、聯想及自由發揮,在豐富的實踐機會內發現美、創造美。在學生的個性化創新中,學生會感受到自己的美術潛能與創新實力,體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獲得教師的尊重及認可,對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創新的自主性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美的事物通常蘊含著真與善。創新教育視角下,初中美術教學以學生創造美為主,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獲得明辨是非、分辨美丑的能力,得到審美素養及道德素養的綜合提升。不僅如此,學生的創新通常伴隨著與同伴的經驗分享、問題探討,可以提高學生團結互助的品質。且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以本土、傳統文化資源為支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發展學生的文化品格。創新教育能夠讓初中美術教學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效果。
三、創新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一)簡化教學流程,豐富學生的創新機會
創新教育倡導賦予學生真正的平等的地位,唯有學生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敢于提出自己個性、創新的觀念。這就需要初中美術教師平衡教與學的關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微課簡化自己的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體驗、感悟、探究及創新機會,以此為創新教育理念的融入、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多彩的學習生活》的教學中,本節課的課程類型為繪畫,涉及到構圖、造型、色彩等基礎的美術知識。為體現創新教育意圖,平衡教與學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將本節課所需的理論知識整合在微課內,利用微課呈現校園自然環境、活動、標志性建筑的錄像、圖片。同時,教師拋出開放性問題:“觀察校園風景、建筑及活動圖片,你有何發現?如果請你宣傳校園,你會選擇哪一場景?如何進行美術表現?”學生觀看微課,在開放性問題的引領下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聯想力,初步感知圖片中所運用的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知識、造型語言、光景空間,促成學生對新知識的自主探索。微課觀看完成后,教師請學生回答上述問題,教師則相機補充資源、解釋基本概念及知識,為學生的自主創新搭建知識支架。
(二)融入創新情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后,對于自主創新依然存在較強的畏難心理,難以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及技能進行創新實踐。而在創新教育視角下,創新情感是初中美術教學必備的要素,因此教師要注重創新情感的融入,向學生傳遞“你能行”的信號,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創新的信心,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校園的春天》的教學中,當學生了解標志的點、理解標志的用途及意義、掌握基本的標志設計方法、標志的設計要素、標志的藝術特質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前期所書收集的各類標志圖片,圍繞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確定標志的設計主題,構想標志的設計理念及思路。在學生充分思考后教師讓學生分享,如一名學生確定的主題為“讀經典,誦名句,倡新風”,希望以紅色、黃色以及書本、毛筆的圖形深化標志的文化底蘊,也會引入我國傳統的富有象征意義的紋樣,如梅花、竹子等體現高尚的情操;另一名學生確定的主題為“強身健體顯擔當”,以圓形標志代表團結友善,以綠色及黃色象征初中生的青春朝氣。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構想及創新想法予以賞識、表揚與鼓勵,并讓其他學生提出建議,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認可、信任及同伴對其的欣賞,能夠在課堂上形成濃郁的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
(三)引入多彩資源,加強學生的創新支持
豐富多彩的資源是學生創新的驅動力與必要基礎。在創新教育視域下,初中美術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賞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個性想法,還需要給學生提供特色資源,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創新視野、拓寬學生的創新思路,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新,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做好鋪墊。例如,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教學中,教師在把握本節課教學目標、主要教學內容、學生美術學習基礎、創新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結合室內裝飾品這一教學主題為學生呈現多姿多彩的資源,如在我國傳統美學思維刪繁就簡理念的引導下,利用自然景物進行室內裝飾的案例,體現出室內裝飾品的禪意;再如,引入本土化的資源,展現當地特色手工制品,讓學生體會傳統風韻。這些資源給學生帶來了創新靈感,也讓學生可以創新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樣。在引入資源后教師讓學生自選設計要素、構想設計理念,在集體討論后付諸行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提升實踐能力,活化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教育視角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要點在于將學生視作時刻處于發展、具備獨立人格的個體,尊重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及學習成效的差異性,適度放寬教學標準及要求、拓展美術創作的材料,讓學生可以對美術知識、技能融匯貫通、靈活使用,以此讓學生在自由發揮中獲得創新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增一分活潑添一分情趣》的教學中,教師在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美術創作的材料拓展至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廢舊材料,引導學生將這些材料變廢為寶,綜合運用本節課的手工制作知識,以及此前學習過的色彩、造型、構圖等知識自主創作契合自身審美追求的美術作品。學生在創新實踐過程中獲得頭腦、思維與雙手的解放,不斷嘗試多種材料及色彩的組合搭配,探索出個性化的美術創作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創造性,還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真正體現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
(五)搭建展示平臺,體現學生的創新成果
創新教育是面向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形式,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創新成果可視化,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創新實踐內獲得成功、幸福、滿足的體驗,促進學生常思考、常反思,進而常創新、常發展。仍以上述《增一分活潑添一分情趣》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設計及制作美術作品的同時,讓學生設計自己的作品介紹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體現出作品的設計理念、制作方法及步驟、所用的材料及具備的功能等。在學生自主創作完成后,教師開展小型的“作品展覽”活動,學生仿佛置身于藝術館內,欣賞一件件富有創意、貼近生活的作品,并在內心做出相應的審美鑒賞評價,完成后讓學生投票并選出優秀作品,教師在總結性、鼓勵性評價學生創新表現、創新成果的同時,將學生優秀作品放在班級“藝術角”內,在班級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鼓舞學生揚長避短,從而為學生的持續性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真正彰顯美術課程的育人價值。
(六)延伸課堂效果,積極開拓創新空間
創新教育視角下,初中美術教學不再局限在課堂上,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對學生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能保持創新精神、創新動力,能夠以自己的創新能力改善學習及生活狀態。為此,教師應積極延伸課堂教學效果,積極開拓創新空間。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性差異較大,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技能特長各不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建美術興趣小組,各小組成員合作以設計小組標志、名稱及主題,組織開展自主性的小組活動。繪畫小組會積極探索新的繪畫方式,如綜合材料繪畫、水彩畫與水墨畫的有機結合等;手工小組將生活材料轉化為教室內的垃圾箱、投票收集盒、裝飾品;攝影小組運用構圖知識及鏡頭語言拍攝校園、班級內的人、事、物,展現學生風采。在多樣活動的支持下,學生的創新動因愈發強烈,也在實踐內獲得創新素養的綜合提升。
四、結語
創新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塑造學生的創新認可、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引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包含探索精神、綜合能力、創造意識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內容。創新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初中美術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創新機會,注重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情感的激發、創新思維的訓練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依托學生自主性的小組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素養,以此讓學生將創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體現創新教育的引領價值和美術課程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存兵.初中美術教育與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1(36):146—147.
[2]鐘波.淺析初中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20(24):14.
[3]于秀云.淺析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5):101—102.
[4]鄭雪萍.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探究[J].才智,2020(9):167.
作者:龍偉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安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