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面發展下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反思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全面發展下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全面發展的教育觀下,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快速發展期,但也存在種種問題。文章旨在探討通過培育師資隊伍、搭建家校協同管理平臺、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途徑,不斷促進學生擁有健康心靈、完整人格的方法與對策。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發展;教育本質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心理上的修養,體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修養就不可能想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全面發展教育既是通過多方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整體教育,又是對實施多重培養教育活動的總稱。我國《教育法》規定,目前階段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教育的根本在于教會學生“做人”,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社會和人生。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短期發展,更要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不僅要使學生的學科知識和能力達到要求,更要做到對學生的終身關懷。[1]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對學生靈魂的引領、性格的塑造,讓我們的學生不管成年以后從事什么行業,收入多少,都能夠享受幸福的人生。教育人的過程是不斷完善人、促進人全面發展,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

      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國家層面高度重視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種新發展,國家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2012年修訂并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來,先后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穩步推進

      在教育的宏觀背景之下,各省教育部門紛紛出臺政策,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展開。譚鑫等人通過分析31個省份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及實施方案發現,各省政策均以構建學校層面心理育人體系為主要目標,把課程建設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通過加強陣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倒逼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是在全國范圍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實施力度、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化推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三)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新氣象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是“起步—發展—成熟”并存的橄欖型結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處于“發展”階段;大學本科心理健康教育處于“發展—成熟”階段。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和組織形式上,高職和大學本科情況均好于中小學;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工作評價指標中的比例來看,大學本科的情況要高于中小學和高職學校。總體來說,各學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發展得更快更好。[3]

      二、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各類學校都很重視并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方式單一、課程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一)師資隊伍數量顯著增加,質量亟待提升

      當前很多學校設立了校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配有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但是專職教師缺口較大,兼職現象突出。班主任仍是學校兼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擁有心理學背景或基礎的班主任較少,不能將所掌握的心理知識與日常管理工作密切結合,直接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偏重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不可能真正培養人。202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旨在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當前教育中仍然存在著家校協同教育的意識淡薄、模式單一、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必然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強調學科性課程教學,忽視了與心理健

      康教育之間的關聯性目前學校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升學就業,開設了生涯規劃、面試禮儀、人際溝通等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課程較少,一般多為心理健康教育通識課程,存在課程內容較為單一、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導致在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

      三、改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現狀的方法與對策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一定的可逆轉性。因為出現的問題比較輕微,如果能及早發現并能及時改正,將會事半功倍。教師若能全面細致地做好工作,將會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可見,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非常有必要。

      (一)建設一支能走進學生心靈的師資隊伍

      1.構建以專兼職心理教師、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心理教育通識類知識的培訓與講座,如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常見心理效應、人際溝通等內容,不斷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增強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在全校營造“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圍。[4]2.加強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主任是班級最直接的管理者,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備愛心、耐心、細心、關心、熱心,但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思想與智慧管理班級,注重培養學生成長中的非智力因素。加強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升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的意識,如采用校內外結合和課內外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有助于培育學生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3.聘請專業人士,指導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很多班主任及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處于自我探索階段,缺乏專業指導,工作中遇到各種困惑,這嚴重阻礙了班主任實踐心理教育的熱情及心理教育能力的發展。為了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應聘請相關專家定期到學校指導班主任開展心理班會,聆聽班主任的教育故事,并針對班主任所遇困惑予以現場指導、模擬溝通實踐,這將會極大地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高工作效能感。[5]

      (二)搭建一個家校協同教育的管理平臺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學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兩者相輔相承、互相促進。學校工作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學校充當著“指導者”的角色,家庭教育的提高又需要學校的不斷指導和幫助。搭建好家校協作的管理平臺,必須轉變家校協作的理念,優化家校共育活動的方法,并制定完善的制度。1.轉變觀念:學校、教師、家長要轉變觀念。學校和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學校管理與教育中的作用,并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的角色;家長也要改善孩子教育就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等不良心理。學校、教師、家長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優化方法:學校和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實施家校溝通,高效高質量地開展協同工作。一方面,學校、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培訓班、家長交流會以及學生心理講座等,讓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會、培訓會等,結合自學不斷提升家校合作水平和能力,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如微信群、QQ群、微博等實時與家長互通信息。特別要注重構建“智慧校園”,通過采用智能考勤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動態,給家長、學生搭建意見通道平臺,實現教師、家長、學生三方聯動,提高家校合作的實效性。[6]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家校協作制度。家校協同育人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既要統籌規劃,又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個體和全體的融合,從多層面、多角度開展家校協同育人活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學校要有專門負責家校協同工作的管理者,以便統籌指導確保活動可持續開展。同時要構建家校合作工作機制,明確主體責任,不斷健全家校協同育人活動制度,如校園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確保活動開展的常態化。還可完善獎懲機制和考評制度,如把“家校溝通”納入班主任工作內容,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育人效果。

      (三)開設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正視或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有利于開發學生幸福生活、快樂成長的心理潛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滲透到其他課程教學中,可從知識類課程、隱形類課程、融合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多方面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1.傳授知識類課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生活中必要的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7]2.打造隱形類課程。隱性課程是以課程的表現形式而言,也稱潛在課程、無形課程,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學習環境中獲得的知識、觀念、情感等。因此,學校要努力營造一種能傳遞積極心理信息的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讓學校時時處處彰顯積極心理的魅力,塑造人格健全、積極向上的學生。3.普及融合類課程。融合類課程是針對學科內容的組成而言,也稱合科課程,由若干相關學科組合成新的學科。因此,要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在講授學科內容時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心理素質。4.豐富實踐類課程。實踐類課程應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設計,注重學生體驗式的教育內容,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團輔、情景體驗、團隊活動等,使學生在體驗和反思中獲得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斷優化學生心理狀態。

      四、結束語

      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人的發展,這是一種鮮明的馬克思學說教育理論觀點,[8]新時代教育的終極目標已然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心靈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回歸教育的根本,最終培養出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武洪波 單位:襄陽市第一中學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