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分析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其內涵與高校安全穩定密切相關。通過分析高校安全穩定重要意義的“三個有利于”,指出高校安全穩定的“三個影響因素”,提出高校安全穩定的“五項應對措施”,探索高校安全穩定的保障機制,從政治安全角度解讀高校安全穩定的政治屬性,深化對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高校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政治安全;高校;安全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
其中,政治安全是指國家主權、政權、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免受威脅、侵犯、顛覆、破壞的客觀狀態[2],在總體國家安全觀體系中居于首要位置。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地,承擔著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具有必然的政治安全屬性。從政治角度看,高校安全穩定最終要反映到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上來,維護高校安全穩定就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
一、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意義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安全穩定直接關系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計、關系著社會安定和自身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安全穩定有利于維護黨和國家政治穩定
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復雜尖銳。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線都很難守得住[3]。世界各國也都把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政治安全的主要內容來抓。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困難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高校是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決定著學校辦學方向,直接決定學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育人和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問題,更是關系著國家政治安全,因此黨一直把意識形態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來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外反華勢力長期把中國作為主要的滲透目標,把大學生群體作為主要滲透的目標,這給我們敲響了意識形態安全的警鐘。當前,在疫情防控、國際沖突不斷的國際背景下,高校必須重視意識形態安全,把意識形態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來抓,采取適當措施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增強干部、師生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政治立場,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守住高校政治安全基本盤。
(二)加強校園安全穩定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
社會穩定是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高校是社會運行的重要組成單元,高校安全穩定與社會秩序穩定密切相關。高校作為一個人員高度集中的場所,具有思想高度活躍的特征,加強校園管理的任務十分艱巨,也因此成為探索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課題之一。放眼國內高校,師生人數規模動輒超過一萬的比比皆是,還有一些在校生超過7萬余人的“超級高?!?,學習、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師生來自不同省市、有著不同的民族身份和生活習慣,在學習、工作、情感等方面,如果管理不當,容易發生敏感突發事件,經過網絡傳播,輿論發酵,極易形成負面社會輿論。因此,守好校園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涉及高校的社會治安事件屢見報端,這些事件經過網絡發酵,給社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內部管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會對高校有較高的關注度和期望值,涉及高校事件但凡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帶來社會輿論。
(三)加強校園安全穩定有利于維護學校發展穩定
大學雖小,五臟俱全,類似于社會,沒有穩定的秩序,高校發展就會失去保障。高校的穩定首先體現在領導班子思想統一,其次體現在各級領導干部政治素養高,再次體現在廣大教師隊伍教書育人責任心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不穩定因素,都會產生一定程度影響,并且存在連鎖反應的可能性。有的高校身居鬧市,社會誘惑因素多,安全穩定風險大,校園電信詐騙、套路貸、大學生兼職陷阱等現象雖屢受打擊,但短時間內依然存在,媒體時常爆出大學生被電信詐騙、身陷傳銷窩點等事件,由此引發社會關注。當下,因疫情防控帶來的學生管理問題正在凸顯,比如學生翻越圍墻、心理不穩等,處理好這些問題,是對高校管理提出的新課題,也是對構建現代大學制度的考驗。隨著國家鼓勵開放辦學政策的實施,高校對外籍教師的管理制度機制需要跟進完善,寧波某高校外教殺害國內學生事件表明,高校安全穩定不僅僅是針對國內師生,對外籍人員的管理也必須與時俱進。穩定的校園秩序和暢通的管理體制,是高校順利開展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最大保障。
二、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面臨的影響因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國內問題與國際問題相互關聯,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相互影響,經濟因素與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維護高校安全穩定面臨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
(一)國際形勢依然復雜
地緣政治下,國際關系更加微妙,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時而打壓,時而示好,這也極大地影響了歐盟、印度、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對華態度。一些國家出于自身戰略利益、國內選舉和轉嫁矛盾的需要,也會選擇“抗華”道路,進而對我國進行牽制、遏制,比如2020年9月15日美英澳高調宣布簽署防務協議“AUKUS”,遏華意圖明顯。在中西方力量碰撞摩擦的形勢下,我們要提高警惕,加強預防,防止國際事件或個別外國領導人的極端言論帶給師生情緒的波動,要注意培養青年學子的國際政治意識,合理引導師生的愛國情緒,防止被別有用心的勢力所利用。
(二)國內環境日趨平穩
隨著疫情防控逐漸步入常態化,在雙循環的驅動下,我國經濟形勢在觸底反彈后,呈現出加速發展趨勢,“十四五”發展規劃順利開局,國內重心開始由疫情防控轉為恢復經濟建設,整體形勢趨于穩定。國際政治和區域熱點事件產生的影響可能會傳回國內,外國媒體針對國內事件的不實報道,可能會刺激國內網民在軍事、外交、思想領域發表言論,輿論領域可能比較活躍,意識形態領域的雜音、噪音可能會增多。高校要時常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預防短期性社會思潮引發的師生情緒波動。
(三)高校安全教育仍需加強
高校對師生的安全教育,特別是對青年學子的安全教育要與時俱進,加強形勢研判,創新安全教育形式,在傳統的消防逃生演練、反恐處突等安全教育基礎上,以網絡安全宣傳日、4.15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日、安全生產日為載體,開展多樣化安全教育,引導師生全面增強國家安全觀,樹立政治安全意識。高校要把政治安全教育融入教學,突出教育成效,增強政治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比如,2021年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日中,國家安全部門通報了一起危害國家安全的事件,河北某高校新聞專業學生受境外勢力遙控,通過網絡發表不當言論。此類事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應當引起重視。
三、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應對措施
加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應從政治角度策劃部署,牢固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安全發展理念,密切結合高校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采取針對性措施。
(一)守住校園疫情防控關口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存在較大變數,局部疫情仍存在暴發的可能性,變異新冠病毒帶來的挑戰風險未知,疫情侵入高校帶來的影響和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即便是疑似病例,也可能會在師生中產生恐慌心理,由此產生的成本和代價是高昂的。高校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健全工作機制,嚴防死守,萬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要全體動員,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堅決防止疫情進入校園,守住校園“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兩道關口,守護廣大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深入排查校園安全隱患
安全重于泰山,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高校安全在內容上與社會安全保持同質性,如交通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安全等,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如宿舍安全、實驗室安全、實習安全、心理安全等。鑒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與其他機構不盡相同,這也給高校安全穩定提出了挑戰。由此可能產生安全漏洞,因此要深入研判,完善機制,經常性排查校園安全隱患,有力遏制風險苗頭。原則上,高校保衛部門是安全穩定的主管部門,但力量有限,需要從學校層面,發揮安全穩定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作用,指導后勤、實驗室、教務管理部門不斷完善職責,督促落實安全穩定“一崗雙責”,促使安全管理關口前移,做到未雨綢繆。
(三)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高校應加強與屬地安全生產部門的工作聯系,接受專業指導,尋求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要加大校園安防基礎建設投入,重點圍繞“人防”“物防”“技防”構建高校安防體系。安全防范,重在教育。高校要借助“開學第一課”“憲法宣傳日”“消防安全宣傳日”“4.15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日”等,開展豐富多彩、師生喜聞樂見的線上線下活動,做到寓學于教。要緊盯社會熱點,針對“校園貸”“套路貸”“殺豬盤”等電信網絡詐騙,及時介入,教育學生學會分辨真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提高防范詐騙的能力,防止掉入消費陷阱。
(四)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意識形態安全是高校安全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高校要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廣泛開展“四史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加強對教師的意識形態教育,在思政課程中專題講授意識形態,在課程思政中引入意識形態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增強對意識形態的認識,提高意識形態警覺性。要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斗爭意識、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理直氣壯地同不良言行作斗爭,牢牢占據意識形態主陣地和網絡陣地。
(五)守護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
高校也是機要單位,負責管理一定范圍內的密級文件和機要信息,要重視國家秘密管理工作。高校要完善保密工作機制,加強對涉密崗位和人員的管理監督和教育培訓,嚴格執行國家秘密管理制度,加強涉密文件和涉密設施設備的管理,堅決做到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時刻繃緊保密這根弦。高校要加強國家安全和人民防線建設,自覺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凈化網絡生態,抵御境內外敵對勢力、邪教等組織向校園滲透。
四、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保障機制
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既是社會責任,更是政治責任,必須要建立更加穩定有力的保障機制。
(一)黨委統籌
在各類考核中,安全穩定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促使高校黨委必須從頂層設計上作出安排,統攬全校安全穩定工作,首先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干部、師生的安全意識,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理念,自覺把做好安全穩定工作作為維護師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其次要發揮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維穩中的作用,培養一批能夠密切聯系師生、善于開展正面教育、科學化解問題矛盾,幫助困難師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黨務干部、輔導員,在教學和學生管理過程中把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轉換為大學治理效能。
(二)健全機制
維護校園安全穩定需要從機制上加以健全。在領導機制上,應構建高校黨委-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領導小組-保衛部門-各學院(部門)分管安全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五級責任”機制,打通學校層面與學生的聯系。在強化責任上,以壓緊壓實領導干部安全穩定責任制為抓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通過領導分工等形式,明確黨政一把手是安全穩定“第一責任人”,其他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學院(部門)以此對照執行,形成安全穩定工作合力。在協助機制上,高校應主動與地方公安、民族宗教、教育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穩定形勢。
(三)追究責任
落實安全責任,是預防事故的基本保障。高校要將安全穩定工作責任落實到人頭、落實到崗位,做到人人有責、人人負責、人人盡責。高校內部機構,如宣傳、學工、保衛、網絡、后勤等部門要定期碰頭,對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和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問題,即時消除隱患,有效遏制安全責任事故。對影響學校安全穩定的事故保持“零容忍”態度,將安全穩定與職稱評定、干部選拔、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掛鉤,實行安全責任“一票否決”制。
作者:陳宗賢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黨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