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在傳染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分析傳染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安全教育的效果。方法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研究時間及對象為2020年1月—2021年1月傳染科接診的82例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提供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41例,加用安全教育)。對照分析組間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評分、護理安全管理評分、不良護理事件、護理滿意程度。結果2組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評分在干預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負性情緒評分更佳,P<005。較之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安全管理評分(消毒隔離、風險上報、風險評估、護理記錄)更高,P<005。觀察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976%)低于對照組(2683%),且護理滿意率(8780%)高于對照組(6829%),P<005。結論在傳染科護理管理中采用安全教育,可以提高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減少不良護理事件,同時也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安全教育;傳染科;護理管理
傳染病是能夠通過人與動物、人與人傳播的病證,由于此類疾病傳染性強,通常需要在特定醫院及科室治療,以便取得理想療效,且預防、減少大規模擴散事件。傳染科是接收傳染性疾病患者的重要科室,傳染源種類多,且具有發病急、疾病傳播速度快等特征[1],極大地提升了護理管理難度,要求護理人員除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外,也需加強患者安全教育,以便減少新的傳染源[2],降低護理風險,保證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減少不必要的經濟、精神損傷。同時也能讓患者意識到半封閉、封閉管理的意義與目的[3],減輕負性情緒,提高依從程度及生活質量。基于此,本研究就安全教育應用在傳染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展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研究時間及對象為2020年1月—2021年1月傳染科接診的82例住院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女為24/17;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74±178)歲;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6例、初中10例、高中及以上25例;職業:工人15例、農民18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女為22/19;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79±172)歲;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7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22例;職業:工人16例、農民18例、其他7例。2組基本資料(教育程度、職業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照研究。
12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經尿常規、免疫學檢查、血生化檢查、血常規、病原學等檢查確診為傳染性疾病。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在確診后接受住院治療;②閱讀知情書后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障礙者;②終末期惡性腫瘤者;③肝腎嚴重損傷或衰竭者;④拒絕參與研究者。
14護理方法
141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管理。包括觀察病情變化,加強體征監測;提供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嚴禁互換食物,預防交叉感染;營造整潔、安全的病房環境;嚴格遵守、執行相關消毒、隔離制度。
142觀察組。加用安全教育。①入院時安全教育:按照患者傳染風險、疑似疾病類型等合理安置病區,且采取針對化隔離標準,之后帶領患者熟悉病房及病區環境,且發放紙質宣傳材料,著重強調重點內容,若是患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解能力差、年齡小,需要帶領其通讀,期間注意及時、合理地解答患者疑問;同時展開深層次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疾病認知狀況、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認知教育,提高依從性,消除對護理人員及工作的戒心、疑慮。②入院當夜安全教育:睡前展開護理巡視,間隔2~4h巡視1次,了解失眠患者睡眠障礙原因,詢問患者不滿意的地方,提供相應幫助,且囑咐夜間注意事項,糾正錯誤認知,增強治療信心。③入院次日安全教育:指導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強調住院期間風險管理要點,例如開窗通風事宜、家屬探視要求、自我清潔、廢棄物處理等,且用患者通讀安全管理材料,時間控制在1h左右,可以進行問答式交流,以便增強安全教育效果。④識別風險人群:針對肥胖易出汗者、缺乏疾病認知者、配合意識不強者、皮膚損傷者、衛生習慣欠佳者均需加強護理巡視,及時指出不當行為,預防壓瘡、交叉感染等風險事件。⑤探視安全教育:由于傳染科中的疾病均有傳染性,所以為確保患者就診安全,減少交叉感染及疾病傳播,需要加強病房探視管理,包括在患者及其家屬入院時提前告知探視制度、限制探視的原因及目的等,且在住院后嚴格限制家屬探視。⑥完善隨訪:定期征求患者及其家屬、醫生意見、建議,分析原因,且提出整改措施,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內容及要求。
15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分:按照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全部病例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選取社會功能(SF)、生理功能(PF)、活力(VT)3個維度,分數與生活質量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負性情緒評分:按照抑郁(SDS)、焦慮(SAS)自評量表,了解全部病例住院期間負性情緒變化狀況,二者得分高則表示負性情緒重;護理安全管理評分:從消毒隔離、風險上報、風險評估、護理記錄4個方面評估護理安全管理效果,單項分值范圍為0~10分,護理安全管理效果差則評分低[4];不良護理事件:如交叉感染、壓瘡、暴力/爭執事件;護理滿意程度:調查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采用問卷表的形式予以評估,且分為A、B、C3個等級,且A級滿意率+B級滿意率=總滿意率。
16統計學方法
按照SPSS23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