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淺析

      摘要: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要求。以生命科學領域為例明確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目標要求,圍繞培養目標,緊扣小學科學學科性、生活性、體驗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五個維度,探索實踐要求。旨在開發小學科學獨特的學科育人價值,并為社會責任感培養提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目標體系;實踐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綜合表現為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素養[2]。基于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要求。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具體表現為在認識科學本質與科學倫理,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的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價值導向與責任感。為了落實這一培養目標,筆者領銜的常州市小學科學名教師工作室以“小學科學學科育人價值開發與實踐”為研究項目,以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為切入點,歷時兩年實踐與探索,在開展課例研討、日常實踐與專題研究的活動中,不斷動態調整和完善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目標要求與實踐路徑,并推廣和輻射到區域內科學教師教學實踐中加以實踐驗證,以增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小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責任實踐中,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同時,開發小學科學獨有的學科育人價值,為探索社會責任感培養路徑提供思路與方法。

      一、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目標構建

      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目標主要包括科學倫理,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兩個部分要素,科學倫理表現為科學成果向生產過程和精神領域的滲透,促進個體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生成,以協調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系,以及推動科學的社會倫理化和社會的科學倫理化,突出科學與倫理、求真與至善的具體、現實的結合[3]。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分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與環境(Environment)教育四個部分,認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的關系,此要素是科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科學學科中的具體表現(見表1)。

      二、進階性目標與教材內容——以“生命科學”領域為例

      生命科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是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他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和技術的基礎[4]。生命科學領域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探索人與自我、人與自然的生命聯結與和諧關系,還包含了生命科學領域的技術應用、科學倫理道德等內容,對理解科學本質,建構科學倫理觀,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珍愛生命、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和保護環境的情感有重要的意義,體現了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不可或缺的價值。在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目標的要求下,遵循社會責任感的生成機理與表征原則,根據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與科學學科特點,基于核心概念的進階,建構由人與自我,到人與社會,再到人與自然的學習目標。以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為例,通過低年級(1~2年級)、中年級(3~4年級)、高年級(5~6年級)的方式呈現“生命科學”領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目標(見表2)。

      三、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實踐要求

      1.強調科學素養,體現學科性

      科學素養是學生接受科學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科學學習內化的帶有科學學科特性的品質,是科學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5]。科學素養是科學的知識、技能、思維、情感、態度等的綜合,其中,社會責任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科學學習的重要目標。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其獨有的要求。2017版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明確指出,小學科學培養的社會責任感主要涉及科學倫理,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兩個部分,這是帶著學科烙印的內容,也彰顯出科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2.聯結真實情境,體現生活性

      科學學習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出發,發現和提出生活實際中的科學問題,嘗試用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并能將學習所獲遷移到生活中加以應用和檢驗,提高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小學科學培養的社會責任感,蘊含在真實情境與生活中的責任意識與規則認知中,要讓責任感的培養與生活緊密關聯,讓問題源于生活,用責任改善生活。如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栽小蔥”一課中,從栽種小蔥這一真實的學習情境出發,學生親自去照料自己栽種的小蔥,交流照料植物的方法、結果和感想,并運用習得的知識去解釋生命的成長過程,初步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由近及遠,層層遞進地學習和思考,與生活緊密相連,高效而自然地培養社會責任感。

      3.注重學習過程,體現體驗性

      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體現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反思評價的科學探究要素[6]。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建構科學概念,還可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的獲得是學生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中自然發生的,來源于自省、自悟。教師應更新“先學科后育人”的教學理念,避免使用“你受到哪些教育?”“你體會到哪些責任?”等“貼標簽、口號式”教學語言,應該著力于理念和行動的潛移默化,體現體驗性。如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生命教育主題性課程“生命·成長”一課中,學生自主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與植物、動物、人等相關的生命成長主題,通過查找資料、觀看紀錄片、實地考察、種植和飼養等學習方式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探究性學習。學習結果以純文字、表格、思維導圖、PPT、視頻、短劇等形式分享與交流,進而感受生命的偉大、生命歷程的艱辛,感恩父母的養育。學生在主題學習過程中彌漫和累積的對生命的感悟和感動,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自然流淌,根植心靈,歷久彌新。

      4.融通育人價值,體現綜合性

      學科育人的價值在于讓學科知識的傳遞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相互交融,真正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7]。一門學科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除了學科領域的知識外,從更深的層次看,還應該給學生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獨特視角、思維方法和特有的邏輯[8]。這種融通的育人價值體現了小學科學學科綜合性的特點,既重視學習視角的綜合,又重視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的綜合融通,全方位挖掘、綜合性育人。如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地球以外有生命嗎”一課中,學生首先在猜測、尋證、交流、辯論等各種探究活動中,不斷認識到地球是目前人們尋找到的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它是生命的搖籃,對生命存在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其次,利用開放的網絡收集證據,自覺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擾,綠色上網、文明上網成為學生的共識與行動準則。最后,學生尋找諸多的證據,通過激烈的辯論,對“地球以外有生命嗎”這一問題難以形成共識。教師指出,不僅我們的研究沒有確切的結果,甚至連科學家也在爭論,也在不斷尋找證據,我們的探究僅僅是個開始。科學學習的實事求是精神和科學探究的持之以恒精神均得以彰顯,學生對地球生命的獨特性有了更深的體悟。

      5.轉化日常行動,體現實踐性

      葉瀾認為,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生命的自覺不是只停留在覺醒層面,而是要形成一種行動自覺,這是教育的目的,也契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學習僅是一種載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體驗、感悟以及受到的教育,是一種輸入,經過一定的內化,必須通過行動來輸出,才能使學習增值,真正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認知到行動是質的變化,行動輸出也是深度學習的終極要求。行動體現兩個層次的要求:一是用學習所獲形成或改善自己的行動;二是通過自己促進他人的行動落實。因此,小學科學學科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歸根到底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交往中自覺遵守科學倫理道德,理解并正視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系,承擔責任,在關愛生命、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彰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升生命的質量。

      四、小學科學社會責任感培養的評價

      教學和評價是課程實施的兩個重要環節,兩者相輔相成。小學科學學科學習評價必須覆蓋課程標準規定的各個方面的目標要求,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綜合評價[9]。社會責任感培養相對應的評價內容是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在科學教師對科學學習評價的實踐過程中,存在以科學知識考核為主、科學探究為輔,忽視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缺乏科學倫理的內容;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評價相對應的學段目標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等問題。以“生命科學”領域為例,可以根據表2中進階性目標中的某個概念或某個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并展開相應的學習評價。同時,在評價途徑上,倡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言語表達、探究記錄等進行觀察;通過訪談、問卷、活動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測評;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行動進行觀察、了解,開展評價。小學科學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實踐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也是對學科價值和教育本體功能的回歸,可以作為小學科學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重要目標和內容,為一線科學教師提供借鑒。

      作者:沈亞萍 崔超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香檳湖小學 江蘇省常州市正衡小學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 亚洲不卡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