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通識教育課程優化實踐路徑探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通識教育課程優化實踐路徑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通識教育課程優化實踐路徑探究

      [摘要]通識教育貫徹博學與精專相統一的個性化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方式。針對當前通識教育課程師資力量薄弱、課程缺乏整體規劃、教學方式僵化生硬、評價機制不夠多元等主要問題,亟待建立機構,加強對通識教育課程的管理、加強通識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優化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建構多元化的評估機制、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習興趣,多措并舉實現高校通識教育課程優化

      [關鍵詞]通識教育;課程優化;實踐路徑

      分工高度專業化、精細化的現代社會,大學不僅要完成傳授專業知識的重要任務,還應該塑造出睿智的靈魂,讓學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和崇高的道德情懷。“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教育要發掘和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行和德性,而不是滿足于批量化人才培養,這正是新時期優化通識教育課程的出發點所在。

      一、通識教育課程開設的重要價值

      (一)拓寬基礎知識的廣度

      通識教育是培養人的內核能力的教育。如果說專業教育提供的是具體學科知識的深度教育,通識教育提供的則是基礎知識的廣度教育。這種寬廣的知識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與社會、了解文明與文化、了解科學與技術、了解過去與未來,從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1]基于通識教育學習,學生能夠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觀念、分析方法和認知能力,無論面對各種社會現象還是具體現實問題,都能夠獨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夠享受到內在的愉悅,又能夠獲得外在的認知,這是其沉淀人生厚度與獲取未來幸福的基礎。

      (二)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

      在各個研究領域,熱門學科和熱門專業往往由于缺乏重大研究突破或者社會需求不足而逐漸變成冷門。新的研究突破和社會需求又會催生出新的熱門學科和熱門專業。同時,通過單一專業的深度研究來實現重大突破的困難越來越大,往往是通過跨領域跨專業的交叉研究實現重大突破。因此,單一的專業學習難以適應知識迭代的速度,不同學科之間已經逐漸突破各自領域固有藩籬的限制,學科交叉融合漸成大趨勢,成為當代科學發展的重要特征。這要求學生既要在某一學科領域深耕專精,又要通曉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的一般性知識,才能從容應對世界變化,甚至引導變化。通識教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多學科融會貫通的道路上進行系統性思考,全面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

      (三)喚起青年學生的文化自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五千年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蘊藏著中華民族的魅力,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底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通識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傳統經典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增強學生人文底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傳統美德的體悟能力,在潛移默化間使學生的精神人格受到熏陶感染,最終實現培養學生捍衛民族文化尊嚴、樹立文化自覺的目標。

      (四)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途徑

      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它是一種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的人文教育。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又稱作“新T型人才”。“T”中的橫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豎表示知識的深度。“新T型人才”既有知識廣度,又有思維深度;既會跨學科思考,又會解決問題;既能開放協作,又能自我突破。通識教育課程就是培養“新T型人才”的重要法寶。它著眼于學生體魄、品德、智力、勞動和審美等方面的全面進步,不僅注重傳授廣博的文化知識,更強調提升學生的判斷力和愛國、堅韌、勇敢、關心公益等優秀品質。

      二、當前通識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完善

      國外高校對通識教育課程的開設一般都進行嚴格的審核,特別強調教師的學術水準和授課能力,通識教育課程往往都是由知名教授或教學名師來講授。但國內高校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不少擁有高級職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通識教育課程缺乏興趣,不愿參與其中,導致這一領域的師資力量明顯偏弱,實驗管理員、輔導員以及非教研管理、學報編輯方面的行政人員等成為教學主體,教學水平自然打了折扣。學生也不可能重視通識教育課程、產生學習興趣,不可避免地出現對課程的排斥,通識教育課程很可能變成學生湊學分和敷衍的對象,最終嚴重影響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3]

      (二)課程缺乏整體規劃

      當前絕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通識教育課程,并將通識教育列入人才培養計劃,但是一些高校的通識教育普遍存在“重開設、輕規劃”的問題:雖然開設了一定數量的課程,但對于該開設什么課程,后續如何完善、保障等還缺乏整體規劃,不能根據社會需求、學生需求、學科發展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對課程體系進行動態調整。[4]首先是因人設課現象較嚴重,學校僅僅憑開課教師的意愿決定通識課程的開設,而不考慮該任課教師是否具有講授能力。其次是因事設課,學校出于某一臨時性需要,前期沒有進行充分論證就匆忙開設課程。三是課程之間“各自為政”,松散脫節,沒有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構建課程體系。結果導致“通識教育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通識教育課程成了學生心目中的“水課”。

      (三)教學方式僵化生硬

      目前很多高校通識教育課程仍然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學生上課時只是被動地聽,缺乏上課熱情和積極思考。[5]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研究討論較少,再加上課后內容強化體系薄弱,所學知識無法延伸和實踐,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很難被調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一塊黑板一支筆”的教學場面已不多見,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嚴重依賴PPT,對PPT上的教學內容照本宣科,向學生進行單向填鴨式灌輸。這就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學生只能在昏昏欲睡中浪費青春、泯滅創新。因此,亟待引入師生平等互動探討的新型教學方式,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評價機制不夠多元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通識教育課程的考評方式還是采用傳統的筆試測評,主要為隨堂考試和課后寫論文兩種方式。通識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真正意義上完善的人”,與專業教育不同,它更重視學生在健全人格、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感上的收獲與成長,這些素養單靠筆試無法得到科學準確的衡量。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導致部分學生一味追求成績,選課的標準是好不好過、給分高不高、老師點不點名。還有的教師為吸引學生選課,甚至迎合學生普遍打出高分,這種明顯有違規定的做法也造成通識教育課程在學生心中留下負面印象。[6]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通識教育管理機構,大多由教務處進行整體管理,具體教學內容下放到相應的院系負責確定,管理相對松散,無法有效監督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

      三、優化通識教育課程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機構,加強對通識教育課程的管理

      成立專門的通識教育管理機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制定通識教育目標,對通識教育課程的改革進行指導、論證。具體負責全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規劃、研究、組織實施、質量監控與評價,審議、制定通識教育課程建設規劃,指導通識精品課程建設;定期對通識課程進行遴選與退出管理;指導通識課程的教學建設與研究,促進通識教育工作的改革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7]建立教師激勵和考核制度,專門增設核心通識課程教學崗位、優秀教學業績獎通識課程專類等,為致力于通識教育的教師提供晉升綠色通道和經濟支持;強化對通識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的考核,對考核排名靠前的教師,在評優評先、職稱晉級、在職學習等方面予以傾斜,提高教師從事通識教育的積極性。

      (二)加強通識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注重通識教育課程的師資遴選。對授課教師設立門檻準入標準,確保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熟悉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在本學科專業有突出成就或較大貢獻。二是加強通識教育課程教師的梯隊建設。鼓勵學術潛力大、教學能力強的年輕教師開設通識教育課程,并組織他們到高水平大學進行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觀摩,向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學習,切實提高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水平。三是加強通識教育課程師資培訓。安排通識教育專家給不同學科領域的通識教育課程教師開設講座,讓通識教育課程教師透徹理解通識教育的內涵和特點,幫助教師制定適合其課程特點的教學目標,規范編寫教學方案。

      (三)優化通識教育課程設置

      糾正把通識教育課程看成“簡化版”專業課程的思想,從凸顯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出發,變“套餐式”課程為“拼盤式”課程,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重視挖掘專業課程中的通識教育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堅持“中西貫通、古今結合、廣度與深度相輻射、知識性課程和體驗性課程相結合”[8]的原則,統籌設置兩大門類課程:一類是和專業相關的課程,教師推薦各學科的經典著作,開設相應的名著導讀類課程,并輔之反映學科前沿知識的專題學術講座;二是實踐性課程,讓學生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從實踐中學習,如參與教師課題調研、到社區服務、參觀知名企業,在生活體驗和環境熏陶中潛移默化接受教育。

      (四)建構多元化的評估機制

      把核心素養在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重建與實施過程中的提高程度作為綜合評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規劃與方案、目標與特色、條件與資源、設置與內容、模式與方法以及通識教育課程實施過程等進行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評估。如在通識教育課程目標上,科學性要看是否符合課程設計的基本原理,可行性要看是否符合大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有效性要看課程結束后綜合能力的提升程度。采用多元化評估方式,通過教學督導、教師、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及線上線下實施過程進行系統、客觀、真實的綜合評判,全面收集課程體系建設與實施情況的信息,制訂改進和提高課程體系重建與實施質量的行動計劃和方案。[9]

      (五)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習興趣

      學生是通識教育的主體,也是通識教育的最終受益者。當代大學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狀態,加之從小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其對通識教育的了解普遍較少甚至有失客觀性。任何理論最終都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而學生正是通識教育理論實踐的主要對象,因而必須要改善學生對通識教育的不重視心態。要定期開展對本校通識教育相關消息的宣傳教育,讓學生可以便捷、全面、及時地了解通識教育的內涵及對自身發展的意義。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使課程的設置安排更具吸引力。通過廣泛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搜集并及時采納學生對通識教育課程的好建議。[10]要充分考慮各院系學生專業課的課程量,以及各類證書的考取情況,合理安排每學期的專業課程,減輕學習負擔,避免學生因高強度的專業課程而對通識教育課程產生懈怠、疲乏心理。

      作者:劉戀 單位: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导航|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