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社會共享困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目的
為積極緩解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與體育場館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的繁榮發展。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從全民健身的角度出發,全民健身的開展離不開體育場地設施的硬件資源保障。體育鍛煉場所設施的不足已經成為當前制約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有效利用才是彌補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足的重要一環。通過“學校、社會”的資源整合是實現提升全民健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實現資源共享,才能夠有效的避免由于體育場館不足而導致全民健身事業的停滯不前。當然,在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面向社會共享時也會遇到很多的困境,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只有及時的解決,才能提升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共享資源本就是惠民的一種途徑,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全民體驗到體育場地和器械帶來的便利,從而間接的增強大眾的體質健康。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2003年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2013年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以及截止2019年底,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以及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主要搜索方向和內容包括高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共享的相關理論或類似的研究方向,結合資料分析、歸納總結,為后文分析研究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社會共享時的困境和對策提供理論參考依據。2.邏輯分析法。通過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對體育場館、資源共享進行定義分析,通過調查高校體育場館現狀、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的利用現狀以及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社會共享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對這些文獻的梳理,整理歸納為后文針對問題而提出的對策作鋪墊。
三、研究結果
:一、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面向社會共享時的困境因素分析:1.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分布不均衡2.管理保障制度不夠完善3.社會共享過程中供需雙方信任缺失4.安全隱患問題5.體育場館運行成本較高6.思想陳舊、缺乏資源社會共享的理念二、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面向社會共享時的對策:1.加強建設體育場館資源的數量2.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共享發展的長效機制3.構建社會信任平臺,實行多樣化共享4.實施“人防+技防”全方位智能化安全管理5.政府給予一定補貼6.整合社會力量,有效促進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對外共享。
四、研究結論
為了構建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社會共享機制與模式、為了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識、為了打造“體育強國夢”,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其面向社會共享時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1.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分布不均衡:加強建設體育場館資源的數量。擴大學校體育場館的規模,增加其數量,為學校展演大課間活動以及校內競賽提供場所。2.管理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共享發展的長效機制。只有轉變政府職能和觀念,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且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也要根據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學校設計出一套符合自身并且完善的共享管理發展模式的運行機制。3.社會共享過程中供需雙方信任缺失:構建社會信任平臺,實行多樣化共享。政府-學校-個人可以更好地保護好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充分讓使用者信任,從而達到更高效的共享。4.安全隱患問題:實施“人防+技防”全方位智能化安全管理。在開放場館的學校內安裝智能識別系統和監控系統,同時由單位統一購買學校場地人身安全保險,并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可以降低使用人員對體育場館設施器材使用不專業時的風險,從而打消后顧之憂,達到互信的緊密關系。5.體育場館運行成本較高:政府給予一定補貼。當地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以此來確保體育場館的正常運營,同時政府的投入也可以一部分減輕校方的壓力。6.思想陳舊、缺乏資源社會共享的理念:整合社會力量,有效促進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對外共享。通過整合“學校、社會、政府、個人”等的眾人力量和其自身的優勢,致力于推動學校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當然,積極探索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新模式,不僅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和場地開放的后顧之憂,還能夠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通過整合“學校、社會、政府、個人”等的眾人力量和其自身的優勢,致力于推動學校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爭取早日實現“智慧化體育場館”,進一步提升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從而為國家早日實現“體育強國夢”,奠定基礎。
作者:杜麗 張柯 單位:河南大學體育學院